【
重工机械网 行业动态】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每一步进步都在默默地重塑着我们的日常。最近,有哪些城市发展新产业的动态呢?小编在本文中做了整理,一起来看!
南京:计划到2026年力争引培基础大模型1个 打造行业大模型20个以上
南京市印发《南京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5月30日上午,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板块现场发布和解读《行动计划》《政策措施》“1+1”文件,并回答记者提问。《行动计划》在总体目标方面提出,到2026年,力争引培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基础大模型1个,打造行业大模型20个以上,可统筹智能算力超6000P FLOPS(FP16),每年打造30个标杆应用场景,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600亿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重点任务方面,《行动计划》明确了实施算法创新强基行动、算力支撑提升行动、数据汇聚共享行动、AI+应用示范赋能行动、产业集聚升级行动五大行动,共18项任务。
安徽:到2027年 拟初步构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 形成产业化能力 《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公布。意见稿提到,①到2027年,围绕“23456”目标体系,初步构建安徽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形成产业化能力。②构建两个中心,即合肥市研发制造与应用中心、芜湖市关键零部件生产配套中心;③建设三大平台,即为人形机器人专设的省级创新平台、融资平台、招引孵化平台;④打造不少于4种型号有国内代表性的人形机器人整机;⑤开发
控制器、高功率密度高性能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一体化关节、轻质灵巧手、电子皮肤等5类优势部组件;⑥推出面向制造、应急、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文旅服务等六大领域场景的多类型人形机器人产品,形成示范应用。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建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上海市嘉定区:构建元宇宙基础设施 支持元宇宙技术赋能汽车产业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印发《嘉定区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其中提到,构建元宇宙基础设施。依托元创湾、南翔游戏谷等阵地,综合应用AIGC、三维数字空间、虚拟数字人、AR/VR、区块链等元宇宙技术,打造交互式、情景式、沉浸式的元宇宙示范应用场景。支持元宇宙技术赋能汽车产业,围绕“元宇宙+智能座舱”、“元宇宙+智能制造”等细分领域,聚焦技术研发、场景打造、技术转化等环节,打造汽车元宇宙产业标杆和样板。依托“爱赏嘉定”数字化展示推广平台,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景区等文旅场所的数字化服务供给。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上海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搭建,支持行业主体依法开展数据采集和加工,引导数据资源共享共用。
北京:《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报告(2022~2023)》发布
5月28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北京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承办的“新质生产力与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报告(2022-2023)》发布会”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顺利召开。《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报告(2022~2023)》是在《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报告(2021~2022)》建立的区域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3.0版基础上,针对部分指标进行了完善,形成区域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4.0版,并基于4.0版对2014~2020年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指数进行了测算。
广州:到2027年广州低空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到2027年,广州低空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城市先进空中交通商业运营方面,推动广州成为国内首个载人飞行商业化运营城市,低空经济跨境飞行、商务定制、短途客运、文旅消费、物流运输、应急医疗、会展服务等关键运营服务领域的市场规模达到300亿元。
海南: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携海南工业设计协会与教育部门联手推动设计教育与产业融合
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海南国际设计岛工作专班办公室)携海南工业设计协会,就如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产教融合等问题,前往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进行调研。座谈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产发处一级调研员沈君、海南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李宏跃等一行人与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苏永光、三级调研员柯森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双方就设计职业教育体系现状、产教融合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对如何优化设计类学科技术运用、人才培养、社会实践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方案。
山东:印发《大力推进山东省智能建造 促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
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数字化智能建造激发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工作思路,通过工业化转型、数字化升级、绿色化发展,创新突破智能建造核心技术,充分发挥建筑龙头企业、特色优势项目的示范作用,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中的应用,实现建筑工程高效益、低能耗等目标,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